陈毅最有名的一首诗,险些被烧点,多亏她“救”了下来陈毅,是我国的开国之一,但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很出名,那就是诗人。
”陈毅少年时曾受到国学造诣较高的陈玉堂先生熏陶,这为其奠定了良好的诗词功底。
后来虽然走上了军事家,外交家的道路,但是他从没有舍弃对诗词的爱好。
比如1966年写下的《题西山红叶》:“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不过,陈毅最有名的作品当属《梅岭三章》。
(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风腥雨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陈毅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未能参加长征,留在粤赣边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1936年冬,陈毅的旧部下陈海,企图诱捉陈毅。
险情之下,陈毅在梅岭的丛莽间潜伏20多天。
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危急时刻写下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
在以后的峥嵘岁月里,陈毅与《梅岭三章》为伴,将革命进行到底。
《梅岭三章》有幸与世人谋面,功在陈毅夫人张茜。
1940年,盘踞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
此时,著名的黄桥战役开始了。
正当前线决战时,敌方配合八十九军作战的保安四旅一部百余人,在战场上溃退下来,不辨方向,一直冲到距陈毅指挥部200米处。
当看到《梅岭三章》诗稿时,张茜犹豫了。
想到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烽火岁月,想到陈毅与诗歌结下的不解之缘,她没忍心烧掉它,《梅岭三章》就这样被张茜“救”了下来。
由于反复谋划、周密部署、相机反击,陈毅领导新四军以五千人战胜了敌人三万兵,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梅岭三章》也因战役的胜利而得以真正地保存下来。
《梅岭三章》中的三首诗,慷慨激昂、坚定决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一个刚毅的战士高洁灵魂的如实写照。
为赢得“人间遍种自由花”这种美好景象的到来,他甘洒热血,他愿抛头颅,他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