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没看过《沙漠追匪记》这部电影之前,先看了它其中的一个视频小片段。
这段视频时长5分钟,却非常细腻地表现了冯喆扮演的一班长钟永胜和牛犇扮演的小战士小姜之间的战友情。
寒冷的冬夜,在茫茫大沙漠上,小姜躺在地上,佯装睡着了。
这时钟永胜走过来,为小姜盖好身上的大衣,然后背着小姜,将自己水壶中水,悄悄倒入小姜的壶中(我们都知道在沙漠上,水就相当于救命之泉啊)。
这时,他看一眼躺在地上的小姜,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盖到小姜身上。
这一切,都被小姜看在了眼里。
其实自始至终,这场戏的处理都很平淡,两位战友之间的交流,也是那么的随意自然,朴实无华。
可是不知怎么的,我却被这浓浓的战友情给深深感染了。
我在看五六十年代老电影的时候,发现在很多电影中,都有关于战友情的描写。
那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几部老电影中感天动地的战友情吧。
说到《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在很多观众的记忆里,都是难以忘记的。
也许大家被其中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许是被里面抒情优美的歌曲所打动,但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却都无法忘记影片中最为感人的那个画面——当一班长牺牲在冰天雪地中,梁音扮演的杨排长一声“一班长”的呼叫,如山崩地裂,撼动人心。
我们能看到梁音眼中闪烁的泪光,我们能感知杨排长的心中,对牺牲的战友是怎样的哀痛和难舍。
"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琴师回来都它尔还会再响,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
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见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啊…
亲爱的战友,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
据说雷振邦在创作这首《怀念战友》的时候,眼前浮现着的就是一班长巍峨高大的身影,他就像痛失自己的战友一样,泪水奔涌而出,激情在胸中翻涌,所以,这首歌几乎是一气呵成的。
太多的人,尤其是当过兵的朋友,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涌起不一样的感动吧?
而关于战友情,还有一首歌,也是大家难以忘记的。
“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
”深深的阶级爱,浓浓的战友情,全都融入到每一个音符当中去了,再配合电影中构图讲究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
直到现在,在送别战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会唱起这首歌吧?
五六十年代的许多老电影中,表现战友情的桥段非常多。
尤其是八一厂拍摄的影片中,很多都有体现。
比如在王心刚、张勇手、黄焕光等主演的《海鹰》中,当“九九”被敌人炮火击中,鱼雷快艇开始下沉的时候,战友们收好国旗,向祖国大陆游去。
他们在茫茫的大海上与饥饿和风浪搏斗了两天两夜,相互之间一直都在打气,谁都没放弃。
最终,当他们看到前来寻找他们的炮艇和渔民帆船时,所有战士的脸上,都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想,在那样极端的情况下,战友情是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林海雪原》中少剑波与杨子荣之间的战友情、《打击侵略者》中小豆豆与丁大勇等之间的战友情,还有《哥俩好》、《雷锋》等,那种无私的情感,从来都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却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催人奋进。
是的,战友情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在很多时候,这种情感,甚至超越了亲情和同学情。
正如《战友之歌》中所唱到的一样:“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
”也许同在只有几年时间,彼此之间却成为一生一世的好兄弟。
本文系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抄袭!